
接著.我們來到碧山聚落
這個看起來很有歷史的洋樓
雖然已經隨著歲月老舊.但還是可以想見它原來的美貌!
睿友學校正在整修
學校正面仿西洋巴洛克建築形式.高大比例的山頭.引人注目
山頭上有國旗及國民黨旗、印度警察及樂隊儀、花草及鶴的泥塑睿友學校
建於1934年,是富南洋發跡的陳睿友先生籌建,前為兩樓式西式建築,建築平面格局為三開間,中有閣樓。
建材為石、磚、花崗岩及木材構造,牆面時由大陸訂製的紅磚砌成,不透風透熱,冬暖夏涼,
後期遇抗日戰爭爆發而未繼續擴建。
從睿友學校走到陳清吉洋樓的途中經過這個很顯目的防空洞
一旁還放有標記的石塊
陳清吉洋樓
大門上有著大大的國徽.雖然斑駁.但是還是很有特色!陳清吉洋樓
陳清吉,金門碧山人,1910年代初,隨父親(陳睿篆)結拜兄弟陳紫車(金門東埔人)於新加坡作學徒。
成年後與鄉人陳能顯合夥做生意,後獨立經營「和通商號」而致富。
店內曾用其房親啟泰、玉蘭、文選等,迨日軍南進佔領新加坡,方攜眷逃散,生意停業。
民國二十年(1930年),陳清吉返鄉興建二層半(屋頂為閣樓)的洋樓,為三凹壽加後落的格局,規模宏大。
根據陳延能耆老的訪談,當時興建此宅花費三萬餘元,木料、磚石及師傅皆來自大陸,工期長達三年多,
格局與形式則明顯仿照山外陳朝宰洋樓,但屋前並有寬廣的內埕,四周圍以外牆,左右各有門樓。
建物台高約一公尺,量體更顯高大。
樑楣上有「Union Is Strength」(團結就是力量)英文字樣及印度人偶裝飾,
外廊內的門楣上則有「武功衍派」匾額,亦有「蝸廬竣曰苟曰苟又苟曰,矮屋成於斯於斯復於斯」
及「造丕基俾爾昌而熾,營新式有志事竟成」聯對,堪為中西合璧的典型。
1949年後,為國軍幹訓班使用,入口門樓漆上國徽的圖樣。
從另一面崩壞的牆望去.可以看到斑駁的洋樓
不過我們沒進去.只在牆外遠觀
接著.我們來到金沙鎮的陳氏家廟
金門縣金沙鎮陽翟陳氏宗親會陳氏家廟
陳達卜居於陽翟,開闢生活,成為金門最早的村落,距今已有一千零九十二年的歷史,繁衍了三十六代子孫。
族裔遷居於金門後珩、庵前、同安、泉州、田洋、烈嶼上林、中蘭、前水頭、湖前、料羅、下新厝、東洲、
山后、嘉義、澎湖、南洋等地。
在宋朝時,陽翟的陳綱則是金門第一位進士,被稱為「開同進士」;同為同安。
總計浯陽信房,歷代總共出了八位進士、二十四位舉人、一百九十二位秀才。
目前有兩位博士、一位將軍,是人才輩出的村落。
陽翟陳氏的「五恆祠堂」始建於宋乾道元年(西元1165年)。
陳氏六世祖陳大燦的繼室蔡孺人為五子祈產(分家),並倡建五恆祠堂。
她以儒家的五常為號,將五房分為仁、義、禮、智、信,並並同奉祀一至六世祖的神位。
宋淳祐二年(西元1243年),九世祖陳東湖曾再建五恆祠堂。
自十一世起,信房開始分為前房及中巷,分別建立永昌堂和永思堂,但於西元1475年燬於番寇。
1922年向海外籌資重建後,又因經費不足而停頓。
1949年遭國軍拆除築工事,一直到1993年又再籌資重建,耗時四年終於重建完成。
陽翟陳氏歷史源遠流長,基於族人之間情誼之聯繫,陳氏族人於93年冬至議決並宣布要成立陽翟陳氏宗親會,
以方便海內外族人交流及聯繫;其後又召開臨時會議討論成立事宜。
對於這個決定,穎川堂金門陳氏宗親會也相當支持,
希望陳氏(十三股)每一股均能成立宗親會,讓各村落之間之友誼能融洽。
中山紀念林中山紀念林位在昔果山與雙乳山之間,佔地約100公頃,是金門第一座也是規模最大的森林遊憩區。
園區建有野外劇場、網球場、林間運動步道、溜冰場、烤肉區、游泳池等。
園內另有一座蔣經國先生紀念館,格局仿桃園大溪的頭寮陵寢,
館中設有正廳、中庭、展示室等,展示經國先生生前的言論著作、文物照片、史蹟。
走入中山紀念林的森林步道中,周圍盡是蒼翠勁挺的松林
在中山林裡也發現了金門造型的大紅電話亭.超醒目!
步道兩旁有好多朱槿、小紅袍、杜鵑花......等
園區內有蔣經國先生的銅像
乳山故壘
這裡陳列了各項武器裝備、軍人蠟像及模擬戰爭實景的槍砲等
園區內還有蔣經國先生紀念館
也是對岸大陸遊客很愛去參觀的一個館之一
為傳統四合院式建築,莊嚴典雅,館內陳列著蔣經國先生的歷史資料及文物
離開中山林前.來張金門國家公園必拍遊客照^^呵呵~
接著.要去金門酒廠喝酒再去吃今天的晚餐--全牛大餐~
然後再回到今晚的民宿休息囉~
員工旅遊-金門Day2(金門酒廠.珠山17號民宿-校長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