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著.我們來到山后!
金門山后民俗文化村金門民俗文化村位於山后村,建於清光緒26年(1900年),共包括18棟傳統閩南二進式雙落建築,
格局壯闊整齊,集中國傳統建築藝術之大成。
民俗文化村依文物、禮儀、喜慶、休閒、武館、生產等單元展現金門地方民俗,
另有古代官邸一座,可以欣賞淋漓盡致的雕樑畫棟之美。
文化村內有16座二落大厝,和王氏宗祠、海珠堂(鄉塾學堂),地方上稱為「山后十八間」。
所謂十八間,包括二落大厝十六棟、宗祠及書堂(海珠堂)各一,
此十八棟屋宇為同時興建,材料主要來自漳、泉,亦有遠自江西,
使得山后中堡十八間呈現工整、精緻的風貌,金門人習稱「有山后富,無山后厝」。
山后十八間現今保存得很完整,部分做為展示,部分還有民眾居住,
格局壯闊整齊,棋盤式的格局,施工細膩且十分講究。
於2001年獲得票選為文建會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之一。
海珠堂(鄉塾學堂)海珠堂為晚清王家創辦的鄉塾,民國時期稱「海珠學校」,是華僑熱心興學的典範,
海珠堂得名於旭日東昇海面之意境,其建築形制源於本地的「三蓋廊」,但在尾櫸部份疊樓,
一樓作成磚拱外廊;而主屋的前步口有捲棚抱廈,增加了正殿的縱深,抱廈前並掘有一池。
海珠堂的正殿奉祀王國珍及王敬濟二位先賢,表彰他們對於鄉里的貢獻。
花開^^
富貴^^
接著我們來到目前做為「喜慶館」的二落大厝,為原為王敬祥先生住所,位於海珠堂左側。
配合金門喜慶習俗,規劃有「大廳」、「翁姑房」、「新娘房」、「花轎」、「嬰誕室」等展示空間。
古厝左手邊是新娘房
裡面的擺式讓我想到「戲說台灣」XDDDD
大廳
灶腳
古厝的右手邊.灶腳的前面是翁姑房.好像是公婆的房間
為什麼我覺得裡面有點恐怖的FU~
接著.導遊帶我們來到金門山后民俗村裡最具精華的建築--王氏宗祠
金門人很重視同宗家族,所以在金門可以看到很多供奉歷代祖先的宗祠或是家廟
通常一般的宗祠或家廟都是蓋在整個家族房舍的中間
但是.山后的王氏宗祠是因為在蓋家族房舍的時候.忘了幫祖先預留中間的位置.所以後來才規畫了這個王氏宗祠
導遊說山后的龍穴就在王氏宗祠!!
龍頭位置在祠堂右前的牆角冒出地表.龍尾則於右後偏室中出土.整個盤據宗祠
所以.王氏宗祠的風水非常好.為一福地!
宗祠除了在風水上很要求之外.建築更是講究!
王氏宗祠的建築格局採左右對稱.由外往內.前低後高
空間上有山門.天井.翼廊.正殿.山門台階.門柱.牆面.石鼓.石獅.雕工精細
這兩邊牆上的彩繪浮雕可是深富含意
導遊照上面的圖案講了好多吉祥和祝福的話
可以看得出以前的人的智慧與藝術
這個龍頭的位置就在祠堂右前的牆角冒出地表.也就是在人面對王氏宗祠的左手邊
導遊叫大家來摸.她說:摸龍頭,蓋大樓。
摸龍嘴,大富貴!
欣賞著山后民俗村裡的古厝.好美~
王氏宗祠旁有一家店的門口在賣金門高粱香腸.好好吃呢!!
導遊說這家王阿婆蚵仔煎很有名.不錯吃.要大家可以吃吃看
不過.因為金門這裡的蚵仔比較小顆.請見諒^^哈哈
(今天看到好多阿兵哥!)
我和阿問一起吃一盤.吃吃看
我覺得就像導遊說的.蚵仔很小顆.味道沒有很合我的味.見仁見智囉~
其實我覺得這天在山后民俗村裡的時間好短暫
那麼美的古厝.好想要多停留一點時間在這裡仔細欣賞品味這山后十八間的藝術建築之美
如果.下次還有機會來金門.山后民俗村這個景點.我一定要停留久一點!
接著.我們前往了碧山和金沙
去欣賞古老歷史年代的洋樓和家廟!
員工旅遊-金門Day2(碧山睿友學校.陳清吉洋樓.金沙陳氏家廟.中山紀念林)